發(fā)布時間:2024-10-21 17:17:28瀏覽:960
1964年8月,福建龍巖永定暴動紀念館的負責同志寫信給張鼎丞的侄兒張定安,與之商討重建張鼎丞的房屋作為紀念館的相關事宜。張定安將原信轉給張鼎丞,他回信說:“我過去在金砂住的房子,根本不應該考慮重建。過去有人提過這個問題,我一直表示不同意。在舊社會里,做了官,就要在家鄉(xiāng)買田置產,大興土木,筑樓建房,修祠堂立碑石,所謂榮宗耀祖。我們搞革命的,絕不能這樣做……現在農村許多地方還沒有擺脫貧困,住房還是擁擠的、簡陋的,如果現在把我住的房子重建起來,會有什么影響呢?”“需要作為紀念的話,現在這個樣子,立一個說明牌,說明原來的樣子,和怎樣被國民黨反動派破壞的,就很能起到紀念的作用。你可以按我的意見答復他們?!奔亦l(xiāng)人民遵從張鼎丞的意見,至今沒有重建他的故居,只將老屋地基上的一段殘墻保留了下來,供人們參觀追懷。
張鼎丞是閩西革命根據地主要創(chuàng)始人之一,在延安時期多次被毛澤東表揚為模范共產黨員。張鼎丞的模范行為,不僅表現在他革命信仰堅定、對敵斗爭英勇,而且表現在他一輩子都在踐行“永遠做人民最好的勤務員”的莊嚴承諾。戰(zhàn)爭年代,他把節(jié)省下來的一塊銀元送給生病的老大娘,老大娘病好后逢人便說“鼎丞比我的親兄弟還親,共產黨是我的救命恩人”。和平時期,張鼎丞公仆本色不變,身居高位不忘百姓,堅持不修故居,僅留下一段殘墻作為紀念。這樣的品格和風范,得益于黨的培養(yǎng)和革命斗爭的鍛煉,也得益于母親的教誨和影響。
張鼎丞的母親名叫范達春。為了革命事業(yè),范達春一家先后有5位親人光榮犧牲。她的二兒子范炳元(原名張福義)于1928年冬不幸被捕,被敵人關進永定監(jiān)獄。范達春聞訊后,托人捎去口信,叮囑兒子“要堅決,要做硬漢子,不怕犧牲”。母親的叮囑給了范炳元極大的鼓舞,他在獄中受盡折磨,始終堅貞不屈。敵人后來將他殺害,還殘忍地將他的頭顱割下懸在城門示眾。范達春忍著巨大的悲痛,挑著籮筐去收尸,用針線把兒子的頭顱和身體縫合起來……
二兒子遇難后,范達春對長子張鼎丞更是寄寓著無限希望。她告誡兒子:“鼎丞,你弟弟是被反革命害死的,你要替他報仇呀!你要努力革命呀!”英雄母親不僅用言語教育兒子,還以行動為家人作出榜樣。她告別家人,跟著兒子鼎丞上山打游擊,協(xié)助交通機關做一些看門、送信的工作。后來在一次執(zhí)行任務中,因叛徒告密,范達春不幸被捕。在獄中,無論敵人施行何種手段威逼利誘,她都毫不畏懼、怒斥敵人,揭穿敵人的陰謀。
范達春出獄時遍體鱗傷,回到家不久,病情日益惡化。家人要告訴張鼎丞,但遭到她的阻攔:“鼎丞革命工作要緊,不要叫他回來。”1938年初,范達春去世。臨終前,她反復交待家人說:“要鼎丞安心工作,盡忠革命。鼎丞是忠臣孝子,不要悲傷?!狈哆_春深明大義、支持革命,她的丈夫張來洪、二兒子范炳元、侄女張錦輝均犧牲,她還為黨和人民培養(yǎng)了張鼎丞這樣優(yōu)秀的共產黨員,而她自己也為革命奉獻了一生,在閩西婦孺皆知、口口相傳。
范達春的事跡傳到延安,更是受到人們的贊譽。1940年在延安紀念“三八”國際婦女節(jié)時,陜甘寧邊區(qū)政府主席林伯渠撰文,褒揚張鼎丞的母親范達春是偉大的革命母親。母親為革命無私的大愛和英勇壯舉,鼓舞張鼎丞一生堅持革命不動搖。
在革命斗爭的硝煙中,巾幗英雄們不僅勇于擺脫封建禮教的束縛,以颯爽英姿投身革命,與男子漢們并肩戰(zhàn)斗,書寫了可歌可泣的篇章,而且擔負起相夫教子的責任,讓革命后繼有人,讓紅色家風賡續(xù)流傳。(向賢彪 王平)(來源:中國紀檢監(jiān)察報)